看到 M1 芯片的 Mac 可以在 App Store 直接安装 iOS 应用我第一想法就是能不能拿来刷多邻国。上头了上头了。
一个发想
也是一个感悟
西式面点里含水量更高 更依赖于面粉之间形成的面筋来支撑结构 从欧包到普通面包再到法棍 并且这个面筋的重要性在吐司里得到了最大的强调 我会感觉这是在让整个面粉更“活”更依赖于面粉本身含有的蛋白质含量 好处就是会使口感更松软 更易膨胀 (坏处就是我恰面包根本恰不饱)
而中式面点里 对水的含量要求不高 低一些是硬面 高一些软面 同时对面筋的要求也并不高 通常会加一些鸡蛋/植物油/碱 来增加筋性 提高它的延展性 使其更易拉伸 做成面条/面饼
感觉这些差别挺有意思的
我们所吃到的食物或者说由日常构成的食物习惯 背后也隐藏着我们的地理密码与气候差异
不同的光照/纬度/湿度 植物的蛋白质和动物的栖居 接着是人类的食器变化 从西方的烤盘烤炉刀叉到东方煎炒卤炖煮+筷子
这样的习惯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基因 塑造我们的文化
在我有限担任家庭主厨的四个月里 愈发感到做饭是一门科学的艺术 有门道 有规律 可学习 不用通过感悟与灵光就可以完成的日常 艺术又在于探究这习惯的背后会发现是历史 是文明
啊!美妙!